2025年9月5日,恒瑞医药(600276.SH;01276.HK)怎么配资炒股平台网址,宣布与美国Braveheart Bio公司就其自主研发的心肌肌球蛋白(Myosin)小分子抑制剂HRS-1893项目达成独家许可协议。根据协议条款,恒瑞医药将HRS-1893在除中国大陆、香港特别行政区、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、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Braveheart Bio。Braveheart Bio将向恒瑞医药支付6500万美元首付款(含3250万美元现金和等值3250万美元的Braveheart Bio公司股权)和完成技术转移后的1000万美元近期里程碑款,总计7500万美元。此外,恒瑞医药还将收取最高可达10.13亿美元的与临床开发和销售相关的里程碑付款,及相应的销售提成。
国内药企逐渐成为biotech的竞争对手,留给初创biotech的可走的路越来越窄。
海明威的在《永别了,武器》说到一个观点,老人不是变得智慧,而是行举变得越来越小心。说老人富有智慧,本身就是一个谬论。“No, that is the great fallacy: the wisdom of old men. They do not grow wise. They grow careful.”
中国的biotech已经有了十余年的时间,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也好,历程也罢,从大分子的角度,第一阶段可以称为PD1阶段,2010年到2015年,百济,信达,君实,当然也有其他家开发,如嘉和的进程就并不理想。这个时代主要技术的代差。找钱也难。技术+资本相对来说容易成事,所以这个阶段的一些基金公司,是赚到钱的。同时,biotech也在这一轮中成立逐步成为生物药企。
2015年,又称中国的创新药元年,开始了中国创新药的第二个阶段,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成长期,PD1开发已经迟了,第二代免疫检查点的开发成为主要焦点,当然PDL1抗体的开发也来得及,这个窗口转瞬即逝,所以主要以CD47,LAG3,TIGIT为主,CD73,CD39也展露过头角,但没有前者规模大,激动剂开发也成为趋势,刹车和加油门理论,被大众认可,41BB,CD40,OX40。CD28少有人碰,再生元,赛诺菲还是在持续开发。
这个阶段,时间我认为可以是2015-2020,从成长期到初步成熟期,尤其技术层面,CRO,CDMO迅速壮大。在这一阶段成立的公司,相对来说,就要弱一些,规模性,如今来看也相对小一些。一定程度上是时机的原因,另一种没有像如PD1这样的规模性市场的药物靶点出现。
同时双抗也开始布局,以PD1为基础,以CD47为基础等等。下面这张信达管线图可以非常简明扼要的表达那个时代的布局。
CD3双抗,也有在开发,在于2017年CART元年之后,CD3双抗,CART在国内并行。相比来说,CD3双抗公司并不如CART亮眼,在一段时间内。
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管线,M7824,PDL1/TGFb,当时的程度不亚于如今PD1/VEGF,甚至更火,因为PD1抗体的前景,所以行业坚信下一个PD1就在眼前。可以说未尽人意。
7 8年过去了,大家才真正的迎来下一个PD1,当然只是有眉目。
前两个阶段,国内药企也是从技术萌新到成熟的阶段。尤其来看,恒瑞,石药。尤其恒瑞自身技术能力一直并不差。
21年,在免疫治疗不及预期之后,尤其M7824碰壁,到了第三个阶段,DS8201引起的ADC开发热潮。
映恩,普方,宜联都是这个时间兴起的公司。而早于他们很多年在做的ADC公司,却也没有他们发展迅速。
有时候,不是进入的早,就一定能够乘得上时代的风。
如今,ADC开发,已经到了一个瓶颈的时期。
第二个阶段,研发领域其实冲的最猛,也敢于冒险,什么样的靶点都敢做,而到了第三个阶段,反而谨慎,免疫检查点处处失利,对于新靶点相对来说,更为慎重。尤其ADC平台之下,也让一些新靶点有了重新成为新的一款的药的机会。
从投资来看,biotech的回报,也是有递减倾向的,而且成药性在一定程度上是难度加大的,治疗的门槛也越来越高。
未来的biotech,其实已经没有技术代差的红利,不是说从国外回来就能回对技术上有多大的提高,反而国内更有产业优势。
市场上的钱相对还是多的,好的团队在牛市,相对来说资金获得也较为容易。这也要求创始人,能多融就多融。
大分子领域,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抗体工程实现多机制的组合,下一代分子的设计。
自免方向,B细胞轴,如SLE,重症肌无力等,目前还在探索阶段,如SLE方向,CAR-T,包括体内CAR-T,个体CAR-T,通用型CAR-T,TCE,及下一代TCE。重症肌无力,Fcrn阻断和补体因子取得了进展,可能未来多机制,TACI,BDCA2可能都会成为其基础。
自免,T细胞轴,AD方向,乌帕替尼和dupi的存在,门槛越来越高,单纯的长效,没有疗效的提高,市场并不买单。IBD,TL1A多抗能否取得更好的疗效,还需要进一步验证。目前,开发的企业不少。
肿瘤,细胞因子改造,未来肯定是一大方向,至于如何改,先的开发做了一些很好的参考。前药,是目前很多人在做的,但我依然觉得目前的前药技术能够提高的有限。
这些方面,初创biotech都是可以去尝试的。但同样要面临成熟的biotech和药企的竞争,相比于10年前的难度,显然是提高了。
识别微信二维码,添加抗体圈小编,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!
请注明:姓名+研究方向!
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,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(cbplib@163.com)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爱配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